麻疹鑑別診斷

 

m103.jpg  


麻疹是一傳染性很高的急性病毒性疾病,主要經飛沫傳染,有些研究認為也
可經由空氣傳染,感染後10~12 天會先出現咳嗽、鼻炎、結膜炎、高燒等前驅症狀,接著才有班狀丘疹,嚴重者可能會併發中耳炎、肺炎或腦炎。台灣地區自民國68 年開始全面為嬰兒施打麻疹疫苗之後,病例數已大幅下降,年輕的醫護人員多沒有看過個案。
近年來由於國際旅遊的發達以及國人與東南亞、大陸地區的交流頻繁,麻疹
境外移入的病例不斷出現,以89~95 年為例,確診的57 例個案中,就有22 名是境外移入。而96 年截至8 月底的七名確診個案,更皆為境外移入。我國目前著力於麻疹的消除,臨床醫師應提高警覺,除了要詢問病人旅遊史及疫苗接種史之外,更應仔細診察病人是否有典型的麻疹症狀,一有懷疑應在24 小時內通報,不需等待初步抗體檢查。不過臨床上麻疹可能會與其它出疹的疾病混淆,以下謹列出典型麻疹、德國麻疹與其他疾病的比較,提供醫師做參考。

 

麻疹:潛伏期10~14 天,前驅期約三天,病患先出現咳嗽、鼻炎、結膜炎(所謂
3C)、高燒、倦怠等症狀。出疹前1~2 天,病人口腔黏膜上(好發於下臼齒的對側)
出現科氏斑,外觀如同鹽粒灑於紅肉上,柯氏斑在開始發疹後1 天消失。一般是
由臉部開始出現紅斑丘疹,由上而下蔓延到頸、上肢、軀幹和下肢,皮疹大多不
癢,皮疹有逐漸融合的趨勢,在第三天依出現先後次序開始消退。消退後會留下
棕色的色素沉著,維持一段時間,也可能出現脫皮現象。

 

德國麻疹:20~50%無症狀。前驅期年紀越小越不明顯,可能只有輕微的發燒及鼻
咽炎,成人較為嚴重,耳後及頸後常出現淋巴腺炎。淋巴結腫大1~2 天後開始出
疹,由臉部開始出現紅斑丘疹,由上而下迅速蔓延到頸、上肢、軀幹和下肢,皮
疹大多不癢。第二天皮疹開始自臉部由上而下消失,典型病例皮疹只持續三天,
故稱三日疹,不會有色素沉著。
本文引自:麻疹鑑別診斷


玫瑰疹:突發性高燒持續3~5 天,偶有厭食、不安,一般無咳嗽、流鼻水、結膜
炎等症狀。耳後和枕部淋巴結可能腫大,病患通常活動力佳、無急性病容。燒退
之同時出疹,偶而體溫在出疹後一天才恢復正常,或體溫正常ㄧ天後才出疹。皮
疹為粉紅色,集中在軀幹與臉部,四肢較輕微,發疹期約持續1~2 天,一般無色
素沉著或脫皮的現象。


猩紅熱:最初出現扁桃腺炎,1~2 天後出現紅色發癢的丘疹,如同曬傷又粗糙的
皮膚,頸部摸起來粗粗一粒粒的,俗稱鵝頸。病患出現草莓舌、口周圍蒼白,咽
及上顎也可能出現紅疹。發燒和皮疹一起持續數天。癒後於手指與腳趾可能脫皮。
川崎氏症:臨床症狀包括五天以上的發燒(必要條件)、下數五項中至少四項條件:
非化膿性結膜炎、口腔黏膜變化(嘴唇發紅乾裂、草莓舌、喉嚨發紅)、頸部淋巴結
腫大1.5 公分以上、多形性皮膚紅疹、手掌與腳掌發紅腫脹,手指腳趾尖端脫皮。

 

 

 

蕁麻疹

 蕁麻疹是一種很常見的皮膚病,會使病人的皮膚出現極癢的膨疹,有如蚊子叮了一般的腫塊,雖可自行消退,但常反覆發生,來去有如風一般,故又俗稱「風疹」。它可發生在任何年齡,約百分之二十的人終其一生至少有一次蕁麻疹的經驗。這樣的皮膚腫塊……是因為皮膚內的血管擴張並且通透性增加所造成的。有時這現象位於較深層部位的血管時,皮膚的腫脹會加厚,又稱「血管神經性水腫」,常見於嘴唇、眼皮和手腳掌。如不幸發生於喉嚨,病人可能會有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可危及生命。

 一般說來,蕁麻疹可分成急性和慢性兩種。以急性的佔大多數,引起的原因相當多,較常見的是因為某些人的體質特殊,體內的免疫系統對外界的一些特定物質產生過敏反應;當這些人吃到、吸進或接觸到這些特定物質時,皮膚就會因過敏反應使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而發生蕁麻疹。這些特定物質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過敏原」。可引起蕁麻疹的過敏原很多,最常見的是食物和藥物,其它如花粉、灰塵、蟲咬、寵物毛髮及皮屑或黴菌等都可以使特殊體質的人產生蕁麻疹,其它少見的原因還包括有寄生蟲、細菌、病毒的感染或一些內在疾病如膠原病、惡性腫瘤等都可能引起蕁麻疹。對於急性蕁麻疹者,即使找不到原因,病情經治療後,大部份的人也會在數天或數週後痊癒。

 如果發作的時間持續超過六星期就稱作「慢性蕁麻疹」,病情可能持續數月或數年,另外,有的人則是隔一段時間就反覆發作一次,帶給病人相當大的困擾。醫師與病人也都很希望找到病因,可惜,有超過百分之七十的慢性蕁麻疹是找不到原因的,能找得到原因的在致病的誘因去除後,蕁麻疹很快就會消失。對於慢性蕁麻疹,曾經有人用皮膚過敏試驗幫忙,結果並不理想。若於病史中無法找到線索,而病情經治療後又無法改善時,則須做一些檢查,包括CBC、 total eosinophil count、IgE、ESR、肝功能等,看看是否有其他的問題,臨床上有時發現一些無症狀的感染,如齲齒、泌尿道發炎、陰道炎、肝炎或消化道潰瘍、腳癬等,經治療後,長期的慢性蕁麻疹也因此痊癒。

 如有懷疑蕁麻疹是由日常飲食所引起的,則可將發病前一、二天內所吃的食物記錄起來,多觀察幾次,再做嚴格的食物控制,先食用簡單的固定食譜,經兩三週無症狀發生時,再逐漸添加一種食物,若沒有症狀出現,則表示所添加的食物並非引起此病人發生蕁麻疹的原因,再依此方式繼續添加其他食物,觀察至蕁麻疹再出現時,表示過敏原就可能在其中。以上的方法,實施起來相當費時,須要很細心、耐心才能找到過敏的食物,但也是唯一最正確找到食物中過敏原的方法

 另外,有些特殊的蕁麻疹是與上述日常過敏原較無關係的,如部份的人在運動、流汗、高溫的環境、情緒緊張、洗熱水澡時會出現蕁麻疹,這種蕁麻疹被稱為「膽素型蕁麻疹」;而「皮膚劃紋症」則是在搔抓或劃過的地方會浮腫起來產生蕁麻疹;冷、熱、陽光、局部的皮膚的壓迫也可使某些特異體質的人產生蕁麻疹。

 蕁麻疹不會傳染,治療最重要的是儘量找出原因,除去原因,才是治本的方法。治療蕁麻疹最常使用的藥物為口服抗組織胺劑,在控制病情而長期服用下還算是一個相當安全又有效的藥物,如產生耐藥性,再更換其它種類之抗組織胺劑即可。在急性、病情嚴重時可給予些副腎皮質素,但不可長期使用,亦不可用於慢性蕁麻疹患者。而慢性蕁麻疹治療原則,除盡可能找出可能的原因而去除之外,則是使用使蕁麻疹症狀減至最輕之最低劑量的抗組織胺劑。

 蕁麻疹患者日常生活應注意的事項亦如其它皮膚病的病人,還是以避免菸、酒、辛辣刺激性及不新鮮的食物為宜。亦當避免其它會使蕁麻疹惡化的因素如搔抓、洗熱水澡、緊身衣褲、戴項鍊、激烈運動、冷天吹電暖器致皮膚乾燥等。患者如能確實做到,皮膚之不適,應可獲得最大之改善。

本文引自:蕁麻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