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旁龍

7102511392071.jpg  

苗栗火旁龍(火旁 = ㄅㄤˋ)為台灣苗栗縣於元宵節的主要核心活動,指台灣客家人在苗栗發展出來的傳統元宵客家炸龍活動,為「北天燈、中火旁龍、南蜂炮、東玄壇、西乞龜」[1]之一,其中「火旁龍」即苗栗火旁龍。

台灣客家人過年,是要從正月初一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算過完年。而客家人稱元宵節為「正月半」,也稱「燈節」。客家俚諺中有「月半大過年」,說明了客家人過元宵比過新年還熱鬧的景象。這天家家除了吃湯圓(不同於元宵)、吃菜包(又稱「豬籠粄」)、上燈、賞燈、猜燈謎等過節習俗外,還有一項最重要的傳統活動——「火旁龍」。「火旁龍」為客語發音,也就是「炸龍」的意思。火旁龍活動不僅有迎春納福的意涵,更保有傳統習俗及文化傳承的深遠意義。

苗栗火旁龍是源於苗栗地區的迎龍慶典而演變而來,是一個相當熱鬧又刺激的元宵迎新年慶典,之後更將舞龍神化為「迎龍」活動,期望藉神龍帶來祥瑞之氣,帶給民眾平安吉祥、五穀豐收。「火旁龍」就是用鞭炮炸龍,採用大量鞭炮、蜂炮去炸舞龍方式得到去邪(去舊)迎新年的作用,每年快接近元宵節時,很多龍隊開始出來練習,到了元宵節那天則進入高潮。台灣各地皆有舞龍之民俗活動,唯獨苗栗客家發展出「炸龍」的習俗。

「火旁龍」六部曲

  1. 糊龍
  2. 祥龍點睛
  3. 迎龍
  4. 跈龍
  5. 火旁龍
  6. 化龍返天

以上各有其不同之文化意涵:

  • 糊龍:由龍主取材製龍,於元宵前完成。
  • 祥龍點睛:祈求天神賜降神靈瑞氣,附於龍身,藉神龍繞境參拜,護祐蒼生。
  • 迎龍:客家人相信「神龍」登門參拜,等於「神明造訪」能為地方消災,給家戶帶來好運。
  • 跈龍:即跟著龍走,帶來平安吉祥。
  • 火旁龍:龍愈火旁愈旺,迎龍時燃放鞭炮,有恭迎神龍的靈氣驅邪納吉之意,一方面慶賀助興,一方面增加年節熱鬧氣氛。
  • 化龍返天:炸完龍後,龍隊須返回龍籍點睛的土地公廟「謝神化龍」,其意功德圓滿送龍神返天。

原文引自:維基百科 


如果看過了平溪天燈、各地燈會等較為靜態的活動,想來個「龍年」最應景的動態元宵,不妨前往苗栗市看「火旁」龍,在隆隆炮聲、瀰漫煙霧中,隨著龍的翻騰舞動,為新的一年集滿「隆運」,越炸越旺!

鞭炮火光四射的「動態元宵」,台南鹽水的蜂炮聲勢懾人、台東的炸邯鄲爺也挺刺激,而只在苗栗市才看得到的「火旁」龍,同樣煙硝瀰漫、炮聲震天價響,還有宛如在雲霧中的神龍舞動翻騰,刺激度滿點,也最貼近今年龍年的應景氣氛。

「火旁」,是客家話「炸」的意思,「火旁龍」也就是「炸龍」,早在清代就已經有這項元宵民俗活動,舞龍時有所見,民俗藝陣中也有「龍陣」,但在元宵節會用大量鞭炮炸龍的,只有苗栗客家。

i1860815.jpg  


▲苗栗市的元宵「火旁」龍相當獨特,每年大約都有15條神龍在市區舞動,氣氛熱鬧。(攝影/記者謝禮仲)

人們相信,龍來的時候,越炸越旺,苗栗元宵群龍出動時,還有一項名為「跈龍」的習俗,「跈」(客語,如ten以注音三聲發音)是「跟隨」的意思,有著「跟隨龍行,可多吸取龍氣,帶來平安吉祥」的意味,也是昔日小孩可以堂而皇之在外頭「野」整天的理由。

i1860812.jpg  
▲「火旁」龍的習俗在苗栗由來已久,人們相信越炸越旺,動感刺激十足。(攝影/記者謝禮仲)

在還有許多三合院的年代,人們,尤其是孩子,最期待龍隊前來家裡造訪的時刻。聽聞鑼鼓炮竹聲接近,長者都會帶領向正廳供奉的祖先上香、報喜,然後開大門迎接神龍進門,龍隊便在三合院的禾埕盡情舞動、變換陣式,該戶人家則會燃放大量鞭炮,甚至以「排炮」擲向龍身,頓時煙霧瀰漫,神龍舞動如在天之雲端,熱鬧極了!

神龍最後會向正廳的祖先牌位「參拜行禮」,主人家也在此刻給予紅包。神龍離去往下一戶人家或街上的店家出發,後頭就可看見越來越多的孩子緊隨在後「跈龍」,跑遍大街小巷,甚至從白天跟到深夜,好玩得不得了!
i1860814.jpg      

▲每一條龍到了民宅或商家,盡情舞動、變換各種陣勢後,最後都有「參拜」的動作

原文引自:nownew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