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由來 !

images.jpg  imagesCABH34VH.jpg  imagesCALAGC44.jpg  untitled.bmp  

有關清明節的由來:相傳在秦朝末年,漢高祖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大戰好幾回合後,終於取得天下。他光榮返回故鄉的時候,想要到父母親的墳墓上去祭拜,卻因為連年的戰爭,使得一座座的墳墓上長滿雜草,墓碑東倒西歪,有的斷落,有的破裂,而無法辨認碑上的文字。 

劉邦非常的難過,雖然部下也幫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黃昏的時候還是沒找到他父母的墳墓。最後劉邦從衣袖裡拿出一張紙,用手撕成許多小碎片,緊緊捏在手上,然後向上蒼禱告說:「爹娘在天有靈,現在風刮得這麼大,我將把這些小紙片,拋向空中,如果紙片落在一個地方,風都吹不動,就是爹娘的墳墓。」說完劉邦把紙片向空中拋,果然有一片紙片落在一座墳墓上,不論風怎麼吹都吹不動,劉邦跑過去仔細瞧一瞧模糊的墓碑,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刻在上面。

劉邦高興得不得了,馬上請人重新整修父母親的墓,而且從此以後,每年的清明節一定到父母的墳上祭拜。後來民間的百姓,也和劉邦一樣每年的清明節都到祖先的墳墓祭拜,並且用小土塊壓幾張紙片在墳上,表示這座墳墓是有人祭掃的。

清明節是國曆四月五日或六日,因為它是定在二十四節氣中,春分後的十五天,所以不是固定在國曆四月五日,也不是以農曆來決定。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是民國廿四年由政府明定的國定假日。中國祭祀祖先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上古時代就有帝王、諸侯祭祀宗廟的儀式,到春秋時代孔子的墓祭,這些都屬於貴族所特有的。到了秦漢以後,貴族制度末落,才有一般民眾到祖先墳墓去祭祀的習俗。

 

清明節回思!

每逢清明佳節,無論在世界哪個角落,只要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會有清明祭祖的活動,藉此表達對祖先的懷念。中國人重視孝道,強調「百善孝為先」,在中國大陸、台灣、香港和澳門,或是在東南亞和美歐等地,都有大批孝子賢孫選在清明節掃墓,遙寄對已故長者及祖先的思念。

清明掃墓祭祖歷經不同朝代、綿延2500多年而不絕,體現的就是中國人「孝道」的思維及行為。所謂「百善孝為先」,在華人社會的價值觀裡,「孝」排在首位,掃墓祭祖就是一種孝道的表現,藉此思及父母養育自己的艱難,並體會「父兮生我,母兮鞠我」的恩情。

不管是隆重的祭祀儀式,還是一束菊花、一個鞠躬、幾許默哀、良久靜思,都同樣是表達生者對逝者的追憶與祭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