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稅效應 !! 

6189140-2525961.jpg  

 財政部昨天公布「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草案(俗稱奢侈稅條例),加重打房力道,除了針對持有不到兩年出售的非自用住宅課徵百分之十、十五的重稅,還增列「炒地皮條款」,持有空地不滿兩年轉手,也會被課稅,最快七月一日生效。

財政部政務次長張盛和昨天表示,財政部最快下周將奢侈稅條例草案提報行政院,再送交立法院審議,最快七月一日生效。

奢侈稅草案除了鎖定二年內出售的非自用住宅,連短期炒作空地也要課奢侈稅。官員解釋,未來土地只要不做建築用,或做為臨時停車場、綠地、廣場、公園等用途,使用性質與應作為「建築用」的目的不符,二年內出售統統要課奢侈稅。

官員說,行政院一月解除「停徵空地稅」禁令,不過,目前為止還沒有地方政府宣布開徵;奢侈稅一旦上路,抑止炒地皮的效果將比空地稅大。

行政院長吳敦義昨天說,這種「特別的銷售稅」,是為了防止房價被刻意炒作,不能說是「打房」,而是避免不公平現象,「政府不會誤傷無辜」。他強調,奢侈稅是針對那種手上可能有幾戶不動產、很短時間轉手來賣,變成房價被炒高的重要力道;國家若無法課徵到這種短期交易、快速累積的財富,也是一種不公平。

至於奢侈稅開徵衝擊近日房市交易,張盛和信心喊話表示,課奢侈稅對營建業短期會有衝擊,但長期是正面發展;奢侈稅大概只會衝擊二萬戶,這些少數人不是撐起房市的力量,因為房市如果只靠這二萬戶炒作,那就很危險了。

奢侈稅若在七月上路後,七月前買房、明年脫手的人會不會被課到稅?他說,是否溯及既往,產生的政策效果不同,必須要做利弊分析,最後由政策決定。

 

 奢侈稅打房奏效,量價呈現萎縮,近期房市的確遭受到震撼。不過房仲業者發布今年第一季「宅指數」,卻發現三月第三周之後,大台北以外的「房市交易量」出現回溫,自住客已經陸續進場,要等待價格較低的好時機出手。學者也指出,奢侈稅效應只會讓短期房市降溫,長期上漲趨勢已經無法改變。

 中信房屋發布第一季宅指數,這是房仲業對預售屋和程屋銷售的物件需求調查,調查結果指出:受到物價飆長及房價持續攀升雙重影響,「經濟感受綜合指數」、「購屋意願綜合指數」雙雙下跌,但「物件需求綜合指數」卻是上升。這意味在奢侈稅議題後,有意購屋消費者以自住、長期持有考量居多。中信房屋副總劉天仁說,調查發現台北市民眾購屋意願再第一季逆勢攀升,對議價空間與降價期望同步放大;而大台北以外房市交易量則在三月第三周出現回溫,顯示投資客休息,但自住客回籠的現象。 

 台經院所長楊家彥指出,奢侈稅效應的確讓房市降溫,但這只是短暫性,因為比起打房,要自住的民眾更擔心通膨。第一季房市因奢侈稅短期降溫,對於第二季以後的房市變化,中信房屋則評估,四月份奢侈稅三讀定案後,確立賣方立場市房價不動,或是議價鬆動,因此五六月購屋民眾可望逐步回流,而七月一號奢侈稅上路後交易量預期就會回升。

 

財政部宣布非自用住宅在1年內賣出,將依實價課徵15%的奢侈稅,學者批評,課稅來源是以交易金額為主,但政府無法完全掌握實際交易價格,政策執行難度很高,嚇阻投資客炒房效果有限,企業界則擔心,有錢人擔心消費被課重稅,對景氣復甦不利。

行政院長吳敦義昨說,希望奢侈稅上半年能完成立法程序,預計下半年實施。是否有助打房?他說,沒人敢說哪個措施絕對有效,但一般認為會有效果,吳強調,投資客炒樓賺錢,「課他的稅天經地義」。
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指出,短期買進賣出才會墊高房價,新政策鎖定買進2年內轉手的非自用住宅都要課稅,動機值得肯定,但實質交易課稅有爭議,要進一步討論。
「會有漏網之魚」
「這項政策一定會有漏網之魚。」張金鶚說,以預售屋為例,目前市場上對這類商品交易沒有具體登記資訊,成屋買賣也沒有具體價格資料,加上非自用住宅認定不易,政府要小心別只抓到小魚,大魚卻放掉了。
張金鶚指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稅法上路前投資客可能會轉買為賣,新制上路後,政府做不到實價課稅,稅基模糊,投資客照樣揪團炒作;加上立法院未必成全,市場沒有緊張、警惕的感覺,政策效果有限。

契約也可能作假

中研院院士胡勝正也說,以成交價格徵奢侈稅會有困難,因成交價難認定,即使以買賣契約為基礎,買賣契約人也可能作假,奢侈稅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胡勝正認為,與其課徵奢侈稅,不如課徵空屋稅,不僅可增加投資客賦稅負擔,還可依使用電表程度,確認房子是否使用,課徵成功率較高;玄奘大學財金系副教授花敬群則擔心,課稅難有科學化基礎,會變成選擇性辦案。

可以契稅做基礎

淡大產經系副教授莊孟翰也批評,政策定義不清楚,投資客改用子女名義炒作預售屋,政策雷聲大雨點小,雖有嚇阻作用,但目前利率仍低、土建融資取得又方便,政府不易掌握交易資料,執行難度高。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建甫則說,房價飆漲不健康,贊同依實際交易價格開徵奢侈稅,可以契稅做為基礎,不能讓投資客遁逃。

恐轉赴國外消費

中小企業協會理事長林秉彬說,課徵奢侈稅乍聽下冠冕堂皇,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錢民眾恐轉赴香港、新加坡等地血拼,不利國內景氣,政府美意反而大打折扣。
面對奢侈稅來勢洶洶,投資客倒是老神在在。著名的「三黃一劉」之一的黃家進說,法案會不會過還是問題,年底要選立委,各黨籍立委背後都有建商、財團支撐,通過機會很小。他批評,這波房價上漲是海外資金大舉回台促成,游資不投資產業,都轉向不動產,政府應管制海外資金。

 

開徵奢侈稅應同時考量稅收效益與稽徵成本,如果成本大於稅收,不如不課,像鑽石、珠寶是高價奢侈品,因為體積很小,很難稽查與認定,稽徵成本很高,也容易迫使消費者轉戰鄰近國家或地區消費或者間接助長水貨大行其道,不適合列為課稅標的。比較可行的課稅對象為豪華車、飛機、遊艇、豪宅,因為都有辦理登記,政府可以掌握。

 租稅工具有財富重分配的功能。理論上政府提高直接稅占總稅收的比率將有助於改善所得分配,分析台灣自1980-2007年間的資料,探討台灣所得分配的和稅制變動的關係,發現直接稅佔比由1980年的36.6%提高為2007年的63.6%,同時段所得分配卻出現惡化,顯見稅制改變應非造成此時段所得分配惡化的重要原因,況且我國直接稅佔總稅收的比重並不低,還高於法、德、義及韓國。

 台灣過去十年來,經歷經濟負成長,加上產業結構的改變、失業率上升,才是造成家戶所得分配差距擴大的主要原因,政府惟有提出良好可行的產業政策,搭配就業政策,才是改善貧富差距擴大的政策良方,然而課徵奢侈稅雖對增加政府稅收不多,也無法大幅縮短貧富差距,但其具有象徵性意義,仍可視為政府縮短貧富分配決心的第一步,政府仍宜考慮課徵奢侈稅、豪宅稅,以部份彌平民眾對於貧富不均的不平﹔同時也是倡導多用國產優良製品,鼓勵本土品牌。中長期而言,最低稅負制、資本利得課稅,甚至遺贈稅由10%再調升回20%,仍是稅改無可迴避的課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